专家您好,感谢您对泰山学院教学成果的关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泰山学院

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获奖+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大纲

  

  

  

  

  

  

  

  

  

1.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及《泰山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中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使命担当,也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讲授能力的新要求。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和激励教师发挥外语学科课程思政育人优势,充分发掘和运用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外语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体系。

二、总体目标

通过提高外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专业化认识,挖掘各类外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使每门外语课程都能开展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尤其鼓励教师立足课程,立足课堂,综合运用多元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外语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主要任务

根据学校力争三年内实现所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规范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确立外国语学院课程实证建设主要任务。

1、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想讨论、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

以学院、系部(教研室)为单位组织课程思政宣传教育和学习活动,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促使教师学习领会教育部思政教育方面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工作的内涵和实质。

2、在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实现外语课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知识讲授与思想引领的统一,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到每一门课程。

积极根据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遴选工作要求,以系部(教研室)为单位组织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遴选工作,在此基础上建设学院级外语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积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组织教师申报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对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回应。学院将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深入挖掘所讲授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也同时确立立项第一批院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4、组织各系部(教研室)定期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

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职工所讲的内容,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深入挖掘本学科以及授课内容中有利于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内容,而如何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听懂和理解思想引领的内容,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因此,学院将推动各系部(教研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交流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总结课程开展的成效。每学期向学院推荐至少1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进行交流。

5在教师全员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观摩课听课活动

为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以各系部(教研室)为单位,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全体教师参加的课程思政示范观摩听课活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督导成员和全体教师到场观摩并点评,已达到互学互鉴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实施

为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外国语学院特别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方案的实施运行。

  长:张庆云 李明言

副组长:陈 霞  许兆宝 袁新华

 员:李化宏 王安青 王丽萍 赵冬梅 贾艳丽 李群 杨充 孙莺 马秀华 陈月霞 张晖 吴仙仙 纪元新

(二)借助学校顶层设计,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合力

学校教务处牵头制定了《泰山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学工处也在一二四四德育系统工程建设体系中,将教书育人放在四大育人体系之首,学院也将通过强化组织、队伍、制度、经费等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合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

(三)协同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助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以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协同推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基础上,推动学院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通过打造党团活动、学术交流、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社团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园地,积极推动第二、第三课堂建设,整合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实习实训等环节,完善实践育人长效,从而助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四)积极探索创新,逐渐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引领。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制度激励等手段转变教师观念,动员广大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需要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思政目标落地、落细、落实。主要包括:修订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外语类课程思政大纲、撰写课程思政案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等。

 

                                                                                外国语学院

                                                                              2020112

 

2.课程思政大纲

《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    180007

课程名称:    跨文化英语口语

英文名称:    Bridging Cultures

课程类别:    综合素质课

适用专业:     全校非英语各专业

 学 时:    32 学时

 学 分:    2 学分

开设学期:    3-8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A、大学英语B

大纲拟定人:  陈霞

大纲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跨文化英语口语》课程是为我校二年级为起点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素质课程,也是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与概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掌握必要的技巧以应对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冲突;在对各种场景案例的讨论中,提升学生识别与辨别文化差异的能力、增强其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撞击问题的灵活性;通过对真实交际场景的模拟演练和反馈,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与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及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熟悉本族文化,了解他族文化,思维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自由转换;能够预判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能够解释手势和其他形式的体态语并且可以在交际过程中熟练地使用;在跨文化交际时能够进行文化适应和文化包容。此外,丰富英语语言知识、提升应用技能也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本课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能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在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能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在发言中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跨文化交际能力

能够了解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对目的语文化产生兴趣,进而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探讨深层文化和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

3.素质目标

本课程的素质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人文素养:本课程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情感和认知态度,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2)培养思辨能力:本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丰富的案例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在案例分析和对文化现象的解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思辨能力。

3)拓展自主学习能力:本教程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角度入手,以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教学,让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完成与主题相关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评论,以此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材含有精心设计的团队项目,从项目实施到成果展示配有一系列相关任务,通过组织团队相互质询与评议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能够使其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 课程内容及要求

    1课堂教学(32学时

    以专题形式构建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关注度,对一些跨文化交际进行案例分析和展开讨论。讲授共分十个单元:

    第一单元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括介绍跨文化交际,重点描述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并在此时代背景下来认识身处地球村中的不同文化群体所共同面对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4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跨文化交际简介

    2. 了解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3. 时代背景下来认识身处地球村中的不同文化群体所共同面对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第二单元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文化和交际为中心话题,主要说明文化构成了人们的基本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无不受到文化的制约和规定,介绍交际及其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揭示交际的复杂性与开放性,以及文化与交际的不可分离。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2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文化构成了人们的基本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无不受到文化的制约和规定

    2.  了解交际及其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3.  了解交际的复杂性与开放性,以及文化与交际不可分离的特点。

     

    第三单元Cultural Diversity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文化的多样性为中心话题,主要讨论不同文化之间在许多方面、尤其是价值观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并提供了对文化差异进行描述与分析的一些基本框架。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4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2. 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价值观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

    3、初步了解对文化差异进行描述与分析的一些基本框架。

     

    第四单元Language and Culture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介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语言在使用上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3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不同语言在使用上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差异

    3. 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五单元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着重介绍人们社会交往中的语言使用和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语言在使用上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4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人们社会交往中的语言使用和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不同语言在使用上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差异

    3. 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六单元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涉及各种形式的非言语交际,包括手势、表情、眼神、姿态、身体接触等,同时描述了不同文化在非言语行为上的种种差异。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2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不同文化对各种形式的非言语交际,包括手势、表情、眼神、姿态、身体接触

    2. 了解不同文化在非言语行为上的种种差异。

     

    第七单元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和空间在交际中的使用,重点分析不同文化间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3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不同文化关于时间和空间在交际中的使用

    2. 了解不同文化在对待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八单元Cross-cultural Percep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所介绍的主要是不同文化群体的相互感知与认识,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3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相互感知与认识

    2. 了解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九单元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涉及跨文化调节与适应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冲击及其应对方法,以及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中会面临的问题等。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4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涉及跨文化调节与适应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冲击及其应对方法

    2. 了解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中会面临的问题等。

     

    第十单元Acquir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介绍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问题,并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改善和未来发展走向。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4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问题

    2. 了解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改善和未来发展走向。

    四、课程思政案例

    案例1:(文化自信教育、第一单元、结合课文题目解读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文化沟通的内涵,结合当前形势,尤其是在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就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并推及四个自信的英语表达,并对就此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2:(和谐包容教育、第单元、结合课本阅读材料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harmony的内涵,对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3:(价值观教育、第单元、结合课本阅读材料Cultural Diversity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文化差异,但是必须学会甄别是非,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并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 Language and Culture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作文文化载体的语言的内涵功能;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选好故事,并做成视频,学期末上交,并对中国的传统美德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案例5:(politeness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 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politeness的内涵 “behavior that is socially correct and shows understanding of and care for other people's feelings”,避免文化冲突;对礼貌美德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6:(fortitude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fortitude的内涵 “strength of mind that enables a person to encounter danger or bear pain or adversity with courage”,并对坚毅美德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7:(commitment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对承诺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8:(文化认同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Cross-cultural Perception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culture identity的内涵,对文化多元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9:(是非观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跨文化相关知识要有辩证的学习态度,既有包容,又要有批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10:(patriotism教育、第六单元、结合课本阅读材料 “Acquir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patriotism的内涵“the feeling of love, devotion and sense of attachment to a homeland and alliance with other citizens who share the same sentiment”并对爱国主义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

    1)交际法。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以交际法为指导,兼顾语言输入与输出合理调配,注重英语口头与书面技能的提升,灵活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多样情景,采用对话、交谈、讨论、展示/头脑风暴等多种个体与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阅读、讲授与分析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际冲突产生的原因。通过讨论,找出合适的应对方式。

    3)任务型教学法。在讲解介绍的基础上,以任务为驱动,安排合理的任务实景模拟活动。

    4)自主学习。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下载教案,视频及相关的文档。从网络上搜寻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电影和阅读等自学材料。同时通过微信、QQ等方式实现生生、师生等在线交流和互动。

    2.评价方法

    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

    本课程强调形成性评估。成绩构成:期末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其中平时成绩:(FiF口语软件)期中口语考试10+考勤10+演讲/笔记10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六、教学条件及环境

    1.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选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教科书,属于国家及规划教材。该书理论比较先进,知识和应用比较新,案例比较丰富。同时,我们不断关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并及时对课堂内容及效果进行总结,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制作课件和讲义,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材配套方面,我们计划收集案例,编写案例教案,以供教师组织教学内容,供学生学习时参考阅读。这些素材和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2)自主学习资料

    教师收集文字与视频案例,通过案例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兴趣。我们为学生推荐各种电影、电视等影像资料,让学生课下观看,课上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扩充学习资料。另外,我们引导学生阅读庄恩平、胡文仲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开拓他们的视野。

  2. 教学环境

     1)模拟演讲《I have a Dream》个人视频

    2)小组活动:文化冲突典型案例模拟(舞台剧形式)。

    3学习通线上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利用学习通平台上的在线资源,进行上学习。其中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大纲、课件讲义、习题与解答、课程录像、交流区等,其维护工作由专人负责,内容与课程保持同步。

    3.主讲教师

    任课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许力生,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七、参考书:

    [1]《跨文化沟通》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庄恩平, Nan M. Sussman(),外研社.

    [2]《跨文化交际概论》,胡文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Practical Course by Hu Chao,外研社,2006.

    [4]《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 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1999.

    [5]《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 莱杰·布罗斯纳安(毕继万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6]Culture Learning: 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7]《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跟西方人打交道》(学生用书)(修订版) Encounters with Westerners: Improving Skills in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y Don Snow,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8] Samovar, Porter and StefaniCommunicating Between Cultures (Third ed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 《跨文化口语教程》,文秋芳,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10] Line Davis《中西文化之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1.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及《泰山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中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使命担当,也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讲授能力的新要求。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和激励教师发挥外语学科课程思政育人优势,充分发掘和运用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外语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体系。

二、总体目标

通过提高外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专业化认识,挖掘各类外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使每门外语课程都能开展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尤其鼓励教师立足课程,立足课堂,综合运用多元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外语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主要任务

根据学校力争三年内实现所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规范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确立外国语学院课程实证建设主要任务。

1、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想讨论、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

以学院、系部(教研室)为单位组织课程思政宣传教育和学习活动,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促使教师学习领会教育部思政教育方面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工作的内涵和实质。

2、在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实现外语课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知识讲授与思想引领的统一,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到每一门课程。

积极根据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遴选工作要求,以系部(教研室)为单位组织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遴选工作,在此基础上建设学院级外语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积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组织教师申报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对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回应。学院将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深入挖掘所讲授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也同时确立立项第一批院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4、组织各系部(教研室)定期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

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职工所讲的内容,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深入挖掘本学科以及授课内容中有利于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内容,而如何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听懂和理解思想引领的内容,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因此,学院将推动各系部(教研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交流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总结课程开展的成效。每学期向学院推荐至少1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进行交流。

5在教师全员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观摩课听课活动

为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以各系部(教研室)为单位,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全体教师参加的课程思政示范观摩听课活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督导成员和全体教师到场观摩并点评,已达到互学互鉴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实施

为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外国语学院特别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方案的实施运行。

  长:张庆云 李明言

副组长:陈   许兆宝 袁新华

 员:李化宏 王安青 王丽萍 赵冬梅 贾艳丽 李群 杨充 孙莺 马秀华 陈月霞 张晖 吴仙仙 纪元新

(二)借助学校顶层设计,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合力

学校教务处牵头制定了《泰山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学工处也在一二四四德育系统工程建设体系中,将教书育人放在四大育人体系之首,学院也将通过强化组织、队伍、制度、经费等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合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

(三)协同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助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以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协同推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基础上,推动学院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通过打造党团活动、学术交流、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社团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园地,积极推动第二、第三课堂建设,整合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实习实训等环节,完善实践育人长效,从而助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四)积极探索创新,逐渐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引领。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制度激励等手段转变教师观念,动员广大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承担起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需要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思政目标落地、落细、落实。主要包括:修订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外语类课程思政大纲、撰写课程思政案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等。

 

                                                                                外国语学院

                                                                              2020112

 

2.课程思政大纲

《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    180007

课程名称:    跨文化英语口语

英文名称:    Bridging Cultures

课程类别:    综合素质课

适用专业:     全校非英语各专业

  时:    32 学时

  分:    2 学分

开设学期:    3-8学期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A、大学英语B

大纲拟定人:  陈霞

大纲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跨文化英语口语》课程是为我校二年级为起点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素质课程,也是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与概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掌握必要的技巧以应对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冲突;在对各种场景案例的讨论中,提升学生识别与辨别文化差异的能力、增强其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撞击问题的灵活性;通过对真实交际场景的模拟演练和反馈,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与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及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熟悉本族文化,了解他族文化,思维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自由转换;能够预判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能够解释手势和其他形式的体态语并且可以在交际过程中熟练地使用;在跨文化交际时能够进行文化适应和文化包容。此外,丰富英语语言知识、提升应用技能也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本课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能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在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能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在发言中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跨文化交际能力

能够了解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对目的语文化产生兴趣,进而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探讨深层文化和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

3.素质目标

本课程的素质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人文素养:本课程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情感和认知态度,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2)培养思辨能力:本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丰富的案例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在案例分析和对文化现象的解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思辨能力。

3)拓展自主学习能力:本教程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角度入手,以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教学,让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完成与主题相关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评论,以此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材含有精心设计的团队项目,从项目实施到成果展示配有一系列相关任务,通过组织团队相互质询与评议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能够使其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课程内容及要求 

1、课堂教学(32学时) 

以专题形式构建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关注度,对一些跨文化交际进行案例分析和展开讨论。讲授共分十个单元: 

第一单元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括介绍跨文化交际,重点描述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并在此时代背景下来认识身处地球村中的不同文化群体所共同面对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跨文化交际简介; 

2. 了解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3. 时代背景下来认识身处地球村中的不同文化群体所共同面对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第二单元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文化和交际为中心话题,主要说明文化构成了人们的基本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无不受到文化的制约和规定,介绍交际及其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揭示交际的复杂性与开放性,以及文化与交际的不可分离。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2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文化构成了人们的基本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无不受到文化的制约和规定

2.  了解交际及其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3.  了解交际的复杂性与开放性,以及文化与交际不可分离的特点。

 

第三单元Cultural Diversit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文化的多样性为中心话题,主要讨论不同文化之间在许多方面、尤其是价值观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并提供了对文化差异进行描述与分析的一些基本框架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2. 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价值观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 

3、初步了解对文化差异进行描述与分析的一些基本框架。 

  

第四单元Language and Culture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介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语言在使用上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3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不同语言在使用上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差异;

3. 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五单元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着重介绍人们社会交往中的语言使用和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语言在使用上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4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人们社会交往中的语言使用和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不同语言在使用上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差异 

3. 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六单元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涉及各种形式的非言语交际,包括手势、表情、眼神、姿态、身体接触等,同时描述了不同文化在非言语行为上的种种差异。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不同文化对各种形式的非言语交际,包括手势、表情、眼神、姿态、身体接触; 

2. 了解不同文化在非言语行为上的种种差异。 


第七单元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和空间在交际中的使用,重点分析不同文化间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不同文化关于时间和空间在交际中的使用; 

2. 了解不同文化在对待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八单元Cross-cultural Percep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所介绍的主要是不同文化群体的相互感知与认识,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相互感知与认识; 

2. 了解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九单元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涉及跨文化调节与适应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冲击及其应对方法,以及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中会面临的问题等。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4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涉及跨文化调节与适应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冲击及其应对方法; 

2. 了解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中会面临的问题等 

 

第十单元Acquir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介绍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问题,并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改善和未来发展走向。 

难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把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学时: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使学生: 

1. 了解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问题; 

2. 了解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改善和未来发展走向。 

四、课程思政案例

案例1:(文化自信教育、第一单元、结合课文题目解读“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文化沟通的内涵,结合当前形势,尤其是在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就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并推及四个自信的英语表达,并对就此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2:(和谐包容教育、第单元、结合课本阅读材料“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harmony的内涵,对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3:(价值观教育、第单元、结合课本阅读材料“Cultural Diversity”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文化差异,但是必须学会甄别是非,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并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 Language and Culture” 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作文文化载体的语言的内涵功能;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选好故事,并做成视频,学期末上交,并对中国的传统美德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案例5:(politeness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 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politeness的内涵“behavior that is socially correct and shows understanding of and care for other people's feelings”,避免文化冲突;对礼貌美德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6:(fortitude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fortitude的内涵“strength of mind that enables a person to encounter danger or bear pain or adversity with courage”,并对坚毅美德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7:(commitment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对承诺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8:(文化认同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Cross-cultural Perception” 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culture identity的内涵,对文化多元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9:(是非观教育、第单元、结合阅读材料“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跨文化相关知识要有辩证的学习态度,既有包容,又要有批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和小组汇报) 

案例10:(patriotism教育、第六单元、结合课本阅读材料“Acquir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以及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patriotism的内涵“the feeling of love, devotion and sense of attachment to a homeland and alliance with other citizens who share the same sentiment”并对爱国主义进行讨论和小组汇报)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 

1)交际法。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以交际法为指导,兼顾语言输入与输出合理调配,注重英语口头与书面技能的提升,灵活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多样情景,采用对话、交谈、讨论、展示/头脑风暴等多种个体与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阅读、讲授与分析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际冲突产生的原因。通过讨论,找出合适的应对方式。 

3)任务型教学法。在讲解介绍的基础上,以任务为驱动,安排合理的任务实景模拟活动。 

4)自主学习。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下载教案,视频及相关的文档。从网络上搜寻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电影和阅读等自学材料。同时通过微信、QQ等方式实现生生、师生等在线交流和互动

2.评价方法 

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亦即过程评价: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目标评价:以课程标准目标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能力评价:以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参照标准。 

本课程强调形成性评估。成绩构成:期末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其中平时成绩:(FiF口语软件)期中口语考试10+考勤10+演讲/笔记10。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六、教学条件及环境

1.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选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教科书,属于国家及规划教材。该书理论比较先进,知识和应用比较新,案例比较丰富。同时,我们不断关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并及时对课堂内容及效果进行总结,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制作课件和讲义,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材配套方面,我们计划收集案例,编写案例教案,以供教师组织教学内容,供学生学习时参考阅读。这些素材和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2)自主学习资料

教师收集文字与视频案例,通过案例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兴趣。我们为学生推荐各种电影、电视等影像资料,让学生课下观看,课上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扩充学习资料。另外,我们引导学生阅读庄恩平、胡文仲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开拓他们的视野。

教学环境

 1)模拟演讲《I have a Dream》个人视频 

2)小组活动:文化冲突典型案例模拟(舞台剧形式)。

3学习通线上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利用学习通平台上的在线资源,进行上学习。其中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大纲、课件讲义、习题与解答、课程录像、交流区等,其维护工作由专人负责,内容与课程保持同步。 

3.主讲教师 

任课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许力生,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七、参考书: 

[1]《跨文化沟通》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庄恩平,Nan M. Sussman(),外研社

[2]《跨文化交际概论》,胡文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Practical Course by Hu Chao,外研社,2006. 

[4]《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 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1999. 

[5]《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 莱杰·布罗斯纳安(毕继万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6]Culture Learning: 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7]《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跟西方人打交道》(学生用书)(修订版) Encounters with Westerners: Improving Skills in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y Don Snow,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8] Samovar, Porter and StefaniCommunicating Between Cultures (Third ed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 《跨文化口语教程》,文秋芳,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10] Line Davis《中西文化之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